上一篇 | 下一篇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笔剑黄埔傲听涛【人物专访】

发布: 2016-1-18 09:32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访九旬抗战老兵、著名书法家赵厚昌先生

 

(南沙雨)

 

对人生来说,七十乃古稀之龄,岁月蹉跎,有时不堪回首。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七十年也许就是一瞬间的感觉,但可以风起云涌、天翻地覆。

20159月,中国人民迎来伟大的抗战胜利70周年,从天安门胜利大阅兵,到社区村庄庆胜利晚会,从军人铁血演练,到学生激昂演讲,从城市到边疆,举国上下激情澎湃万众一心,愿为捍卫国家和平昌盛赴汤蹈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死不辞。

在这个不平常的年份,有一位耄耋老者以他特殊的形式纪念着这个不平常的日子。我们机缘巧合遇见了他——著名书法家、抗战老兵、黄埔军校19期毕业生赵厚昌老先生,并有幸观摩了他在92岁高龄之际举办的个人书法展。展会之后,带着崇敬之心与感怀之情,我们在上海宝山区拜访了他。

1923年出生于山东滕县的赵厚昌,字文三,号听涛老人,黄埔军校19441010日毕业,在军校期间及毕业后曾参加多次抗战战役并负重伤。作为一名旅居上海的书法家,他现兼任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荣誉主席,中华弘儒会高级顾问。

他——著名书法家

赵厚昌老先生身份角色多重。我们最初是从他的书法作品开始了解、结识的,所以留下的第一印象中他首先是一位书法家。

2015831日的《国歌情中国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书画艺术展上,鹤发银须却身板挺拔、气宇不凡而又气定神闲的赵老先生成为了会场内的一个亮点,不熟悉他的人都在打听他。后来经由赵老先生的嫡孙赵家福先生介绍,才知悉原来他还是有着黄埔血统的抗战老兵。在此场合,说赵老先生是明星也不为过。919日下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墨海听涛—--赵厚昌书法展”在上海市宝山区举办,年届92岁高龄的赵老先生精神饱满、步履稳重亲临开幕会场,与一百多位社会各界人士现场互动交流,带给每位观众以一种缅怀血火抗战、戮力弘扬民族精神的气场效应。他跨越六十多年时空创作的四十多幅书法作品,尽显颜楷庄重谐和之气质,大器磅礴之气势,含蓄内敛的风格、娴熟流畅的笔法无不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和精气神,不论你是否懂得书法之道,都会被它的神韵所倾倒,大有欲将其收入囊中的兴奋。果然,在几天之后的作品拍卖会上,赵老的件件拍品如意成交,有的单件就在万元以上。

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他?“字如其人”是也!他的非凡背景经历与人生历练,似乎为你提供了一个满意而信服的答案。

赵老先生打小家境殷实富裕。虽然家在乡村,但9岁时便入私塾学习传统文化和书法。那时写字还叫“写仿”。因与津门书法八大家之一的华世奎有亲缘,123岁时便得到过华世奎的指点,研习书法获益良多。楷书向以雄伟、庄重见长,楷书四体(欧、柳、颜、赵)中又颜体独领风骚,举凡庙堂等处匾额的楷书大字多以颜体为主。当年华世奎先生以其勤勉和功力推动着颜体发扬光大,他题写的"天津劝业场"牌匾在当年一面世即是好评如潮,现如今原件存放在该商场顶楼,已作为国家文物供人们欣赏。如此说来,赵厚昌自幼得华氏真传,至今八十余年长习颜楷,自有功名。

如果没有日本侵华、抗战爆发,想象中赵厚昌应该是一介文人雅士,早早就顺顺当当成为大书法家了。其后投笔从戎血洒抗战疆场,再自动解甲归田,也没有湮灭他学文习字的癖好。

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1950年土改之后,赵家划分为地主成分,被没收了财产、农畜、土地等五大项,每人仅留下半分口粮地,家境大不如前,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于家庭破产。因为受所谓家庭成分所限,他不能如常人那般去学习交流,仅凭天性爱好,忙里偷闲零打碎敲地不停练习写字,逐步进入到了书法新境界。“五大皆空,唯有精气神系在一杆笔上”,这是赵老至今留在心底的感概。

赵老告诉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长期居住生活在农村,就一直没有参加过任何书法类比赛、展览,平素就是逢年过节或遇乡邻红白喜事,为街坊邻居和熟人写写对联、文书帖子之类。彼时每天坚持在早饭之后写字50个,用的也是学生用的仿稿纸这类较差的纸张,毛边纸都用的少,更不用说宣纸了。文革高潮时,因为自己是旧军人曾被一天三次被捆绑批斗,算来总共被捆绑42次,入狱3次。粉碎四人帮及文革结束后,曾上访北京要求正名,后来终于在1981年给予了平反,认定自己历史上没有污点。平反之后,相关部门单位有意给予照顾,但自己婉拒了所有一切政府和书协或实或虚的职务。赵老特别记得,1977年在北京中山堂走廊里曾拟“泰山压顶不弯腰,理正山倒;风起江心再开船,破浪乘风”对联以表心迹。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提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风格才真正成型。赵老有感于自己的坎坷经历和习书感悟,在家乡曾作“家居滕邾邻墨子,地接邹鲁近圣贤”诗句,书写并张挂于乡下书房“听涛堂”示人。2008年随孙子孙媳定居上海后,还时不时回山东老家小住数日。如今已逾九十高龄,每天仍然会在家写写字,出外散散步,还参加一些公益文化笔会交流活动。他说,自己感觉现在的字不如在老家那时候的字写的好了。是啊,毕竟岁月不饶人!20133月,在间隔了20年之后,他在上海寓所续写了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书法作品下篇,上篇是199310月在山东老家所写,时年70岁。此上下篇总共有十五页之多。了解到这些,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手捧新近由台北《经典艺术》杂志社出版的《赵厚昌书法集》,虽不厚,但感觉书法造诣高深,内容分量沉甸甸的。集子里面收罗了赵老六十多年来的书法经典,包括多篇自创自书作品。其中19957月于山东枣庄创作的《忆秦娥》词及书法作品,是应邀为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而作,现收藏于台儿庄大战诗词选(第23页),时年72岁。200711月于上海创作《亲爱精诚·黄埔校歌》书法作品,系感念这首战斗的进行曲当年召唤并鼓舞着一批批热血青年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一批批黄埔同学前赴后继奔向抗日的战场,时年84岁。20114月,于上海自创自书《报国志》诗,诗言“当年千里奔黄埔,弃文初入伍。目睹山河破碎,卫国抛头颅。冲在前杀倭寇,心已足。从没料到,面向祖国,身为农夫”,时年88岁。20123月于上海自创自作《祭台儿庄烈士陵园》作品,时年89岁。此次国家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身在上海的赵老回想自己青年时期一腔热血为救国,感慨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于是92岁高龄的他依然紧握毛笔,犹如当年紧握钢枪一般,在20157月间创作了书法作品“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他——93岁抗战老兵

抗战,一个永难忘记的历史话题。无论在赵老“墨海听涛”作品展现场,还是捧读《赵厚昌书法集》,无不具有一种浓烈的纪念抗战胜利、崇敬抗战老兵的氛围。是啊,书法家赵厚昌,他更加闪亮的身份应该是“抗战老兵”赵厚昌!

那么,赵老是因何机缘参战,成为了响当当的抗战老兵的呢?在与赵老的直接交流中,我们找到了原始答案。

赵老以稍显浓重的山东口音回忆道,19444月豫中会战打响后,前线兵力吃紧,上级决定黄埔军校鲁干班学员全体以学生军的身份借调到许昌参战。赵厚昌其时已是黄埔军校鲁干班学员之一。当时敌我双方战斗异常惨烈,战斗中学生军共炸毁敌军坦克4辆,但赵厚昌有黄姓同学等8学壮烈牺牲,6名同学受伤。此次会战最后以国军一方落败撤退,学生军按要求集体返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这是赵厚昌抗战生涯的正式开始。

    19441010赵厚昌由军校毕业,被分发到暂编第九军之暂编第二十七师任少尉,其时傅立平任军长,王金相(又名王金铎 )任师长。

结合赵老的回忆,我们还查证到,次年即1945330日下午,赵厚昌所在的暂编第二十七师及骑兵第六团向汝南楚铺方向出发,旋即前哨部队报告石寨铺有日军一个排、伪军一个连出动向民间百姓强行征收粮食,军长即刻下令暂编二十七师以两个团兵力向石寨铺急进,骑六团分两翼包抄,此役迅速取得了胜利,共歼灭敌军34人。41日,日军为了报复,从铁路向遂平车站增兵。入夜后,由二十七师派出十组官兵,各组配以工兵一组,民扶十人,官兵三十人,渡过汝河向遂平车站方向急进,骑六团则分两组于遂平车站两端各三公里处埋伏,并准备破坏铁路,阻杀敌伪军作战准备。按作战计划,所有步兵十组及工兵民夫等分十处破坏铁路,另以一团兵力掩护进行破坏工作。当晚天空突降大雨,然而官兵们全然不顾大雨滂沱衣履尽湿,奋力推进约两小时后,十组破坏目标大致完成,这时忽由北方驶来日军火车一列,行抵至遂平车站北方向时车头即脱轨翻覆,我方步兵部队和骑兵部队一齐发起猛烈攻击,敌军被击毙120余人,其余的赶紧下车逃之夭夭。遂平城敌军听到枪声后立即出动,并用大炮向我方阵地盲目射击,我方以破坏任务已完成及条件复杂乃急行撤退。这次战斗中赵厚昌所在的警卫营就毙敌28人。

19457月,日军为打通西安通道,疯狂地进攻豫陕要道西坪、内乡、淅川。其时暂编第27师在西峡口与日军进行了惨烈的白刃战,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后来日军用火炮猛烈轰击我方阵地,一发炮弹就落到了离赵厚昌四米远的地方,炸起的岩土泥沙和气浪将他埋没,他失去了知觉,昏死过去。待醒来时已经躺在军部医院病床上了,身上多处受伤,尤其头部受伤最为严重,自此眩晕症状一直伴随着他到现在。直到8月中旬听到日军宣布投降的消息时,他还躺在医院病床上不能活动,但他和其他伤兵们一样兴奋异常地流下了热泪,庆祝我们终于胜利了。

  

他——民国黄埔军校19期毕业生

 

显然,我们今天见识的赵厚昌老先生不仅是标准的抗战老兵,而且还是大名鼎鼎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还分别获得了国家颁给的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对于黄埔军校毕业生这个具有诱惑力又谜一般的身份,我们很想知道,当年他是怎样踏进黄埔军校大门的呢?

面对好奇的询问,赵老先生似乎又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激情燃烧的学生时代。他说,自打1938年春日本兵侵占滕县后,鬼子有一个小队就长期驻扎在县城。那时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亲眼所见日本鬼子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自己同学当中有抵抗倾向的就被抓走4人,被鬼子新兵练刺刀刺死。他深深痛恨鬼子丧尽天良的罪恶侵略行径,发誓不愿做亡国奴,就下定决心悄悄参加了地方组织的一个敌后工作队。有一次,敌后工作队队长计划要端掉南庄村的一个伪军据点,先派了一个叫曹万长的人去做了卧底,给他确定了拍掌三声的联络暗号。这天,恰好曹万长半夜站岗,“我们就去了十个人行动,先解决了门哨保安,安放好炸药包后,就大声命令碉楼内的伪军马上交枪,否则就统统报销。敌人吓得纷纷把枪丢下来,人就跳楼跑走了。这次胜利一共缴了敌人长短枪38枝”。

赵老说,因为这一次行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对人身安全十分不利,上级建议参加行动的学生都马上转移。刚好92军所部在山东各地打游击,便通过92军及敌后山东省政府联系,安排我们5名学生由黄十田带路,经过津浦线、阜阳等敌占区,到达了安全地带。之后,同去的5名同学通过考试均参加了92军军长李仙洲创办的为期三个月的阜阳黄埔军校补习班,再后于194210月顺利转入到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鲁干班。

据有关资料印证,赵厚昌当年考入的陆军军官学校即是黄埔军校第十九期第十六总队鲁干班步科,班主任为国民政府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总队长是庄奉忱,副班主任是傅立平、易克新,校址位于阜阳临泉吕大寨。赵老记得,在黄埔军校期间学员为准尉军衔,军事体育锻炼无处不在,连吃饭也要练。有时晚上练吃白天饭,有时半夜一、两点钟吹哨紧急集合,练习裹腿“五分绑”等等基本功。当时学校给每位学生兵的配备是每周定期发放3颗子弹、2枚手榴弹,豫中会战时军校学员作为学生兵派到了许昌参战。194410月赵厚昌于黄埔军校正式毕业,任少尉排长,便直接走上了抗战一线战场。

 

结语

 

黄埔将士、抗战老兵、九旬书法家,这三个均不同凡响的标签,如今齐聚于二十一世纪的赵厚昌老先生身上,很难不让人慨叹时移世易,同时又让我们为赵厚昌老人报国情怀、强健体魄、乐观人生态度所折服。他的非凡经历和成就似乎也向我们当下所有人昭示着某种哲理,让我们去品味咀嚼、探索感悟。

赵厚昌当年义无反顾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为的是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这个朴素又高大的追求,让他割舍了所爱好的书法等兴趣。待到抗战胜利,伤愈的赵厚昌本以为天下太平,可以回老家好好伺候老娘过日子了,但是内战气氛却又愈发严重,甚至双方武装在局部已开打。“我直觉这样下去太不好,抗战好不容易胜利了,当初报考黄埔军校抗日的初衷也实现了,炎黄子孙要团结一心搞建设才对,万万不能打内战”。作为一名抗日将士,面对如此形势剧变,赵厚昌忧心如焚、万般纠结,“我是真心不想见到国家陷入内、同胞相残,不想自己参与打内战,就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部队回乡下老家去了,从而完全脱离了后来的内战”。这是赵厚昌仁厚秉性、独立人格的直观写照,也由此奠定了他解甲归田耕读一生、重执墨笔挥洒方遒的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幸与不幸,时间是为判官。

1985年,摆脱了政治藩篱、书法境界不断攀高的赵厚昌带着满满一篮子鹌鹑蛋来到了济南看望昔日黄埔班主任李仙洲,虽然保健医生规定会谈只能半小时,但师生俩这次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彼此感慨万千。李仙洲将军系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83月授陆军中将,抗日名将,解放战争时任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于莱芜战役被解放军俘虏,196011月被特赦后历任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常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兼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1988年在济南逝世,终年94岁。

如今,身为著名书法家的赵厚昌老先生家业昌隆,子孙兴旺,生活怡然自得,却恬静中不忘烽火岁月中生死与共的黄埔同学战友,不忘风轻云淡故乡的父老乡亲和听涛堂,更不舍一笔墨纸砚,因为这里有他的所有寄托。面向未来,赵老豁然抒怀道,生生死死不敢说,但愿健健康康多写字、写好字,也惟愿天下“积万贯财藏一份德,处当前事留身后名”。

谨致九旬赵厚昌先生洪福百年:

忠义文三勇长啸,

家国厚昌克倭巢。

春秋颜楷描大地,

笔剑黄埔傲听涛。

TAG: 黄埔 军校 抗战老兵 山东 书法家 颜楷 赵厚昌

我来说两句

内容:
验证: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