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纵深解读“黄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

发布: 2014-9-23 12:26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外滩网综合消息  在今年的“世界无车日”(9.22),上海黄浦区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黄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该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2020年前),8.3公里外滩滨江公共岸线将全面贯通,滨江岸线呈现出连续的慢行空间、舒适的慢行环境、丰富的慢行方式,外滩滨江慢行生活将成为沪上生活、旅游的优雅方式。

      据资料和有关报道,“黄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空间网络系统,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这一规划的四大特征为:

      ——安全的慢行环境。 通过合理路权分隔、保护措施与引导设施设置,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市中心机动车交通压力,缓解环境污染。

      ——连续的慢行网络。 串联、整合区内金融商贸和文化、旅游、开放空间等资源,将不同等级道路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形成网络,增加地区活力和魅力,增加出行选择性。

      ——便捷的慢行设施。 因地制宜结合重大项目和地区吸引点,紧密衔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体系等其他交通方式,做到高效便捷,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舒适的慢行空间。 完善环境品质,提升服务水平,合理组织景观与旅游流线,综合环境、设施的美观性和地域特色,增强城区吸引力。

      作为外滩滨江公共岸线, 从苏州河口至日晖港8.3公里区段这“四大特征”尤为显著。为凸显规划效果与特征,首先,滨江慢行交通将打通断头路,保障8.3公里岸线畅通无阻,并规划两条南北贯通的自行车道路,深入挖掘慢行潜力,保证滨江地区的可达性。同时,规划还将增加滨江岸线腹地的渗透通廊,延续垂直于岸线的多条历史街巷,利用建筑肌理特征,塑造多条渗透到黄浦江的腹地通廊,优化滨江公共空间,为周边市民到达江岸提供多元化的慢行路径选择。此外,丰富滨江岸线的慢行吸引力,让慢行不乏味,也是规划的重点关注;其中,老码头、南外滩眺望平台以及文博区景观平台,都将利用轮渡码头等滨江空间增加更多的吸引点,丰富公共活动,营造宜人的慢行空间。

      这一切,对外滩生活爱好者来说,都极具魅力和想象空间。

TAG: 滨江 黄浦 老码头 外滩 慢行道

我来说两句

内容:
验证: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