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雨博客 上线了,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各位常来此处作客,观风赏景,品茗对歌,知足长乐。谢谢!

上海见“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05 23:03:19 / 天气: 舒适 / 心情: 平静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外滩文论

       “外滩” 名称与外摆渡、外黄浦滩名称有着同质的地理与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因而说外滩一词是中国概念,这并不难理解。
        如果以此为出发点追溯上海人文历史,就会发现在上海的地名文化中以“外”冠名的古已有之,且为数不少。这足以反映“外滩”一词的来龙去脉。
        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http://www.shtong.gov.cn,下同)“专业志-上海地名志-大事记” 记载,“天圣元年(1023年)前……在今中华路人民路环路内设上海务,为秀州17处酒务之一。上海名称出现”;“干道七年(1171年)……丘宻在水利疏中称华亭县东北有黄浦塘,为黄浦江最早名称”。此段历史距今已在八百二十四年以上。又“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县筑县城御倭,辟朝宗、宝带、朝阳、跨龙、仪凤和晏海等6座城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增辟障川门。宣统元年(1909年)又辟拱辰、福佑、尚文等3座城门。俗称依次名为大东门、小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老西门、老北门、新北门、小北门、新东门、小西门。民国元年(1912年)拆城墙,城门废,后又俗称都被沿用为区片名” 。
        在1553年“上海县筑县城御倭”的八十一年后,大概为生活生产的安全起见,上海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筑外捍海塘,又名小护塘、外护塘”。此时已开始将“外”字正式用以地方水利设施。其后更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嘉定县出现外冈、新泾、月浦、大场、真如、纪王、罗店、清浦等镇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筑外土塘,后又名外护土塘,俗称脚护塘”;“雍正十一年(1733年)……南汇县知县钦琏重修外捍海塘,后人称钦公塘”;“干隆三年(1738年)……南汇县筑圩塘(五团至老洪洼),俗称外小护塘”。如此,上海境内之“外”已是日见增多。据考,之所以要以“外”为名,是为与“里”相对应。因为之前的宋朝皇祐四年至至和元年(1052~1054年)上海就曾“筑瀚海塘,后称旧瀚海塘,又称里护塘、大护塘、老护塘”。
        相信在此之后,也就有了外摆渡、外杨泾浜(后来杨泾浜演变为洋泾浜)等名称,也有了“外滩”名称;更后还有外摆渡桥与外白渡桥、外洋泾浜桥。上海通网在“专业志 -上海地名志 - 交通地名(一) - 词组命名 ”的“第一节 纪念型”中介绍中山东一路(Zhongshan Dong 1 Lu)时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筑,原为黄浦江边滩地,故名外滩(The Bund)、黄浦滩、黄浦路”,与其在《上海名街志》里对外滩的解释相仿。
        更有意思的是外马路的前后两次命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年南市筑成外马路,光绪三十二年改名里马路(今中山南路)。是华界第一条自筑的近代马路” (见上海通网“专业志-上海地名志-大事记” )。
        而如今位于南市区东部的外马路(Waima Lu),则是在改名的同一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筑,因在里马路(今中山南路)外,故名外马路”( 见上海通网“专业志 -上海地名志 -第四篇交通地名(一) - 地理实体名命名 ”之第二节人文景观类)。此处由“外”变“里”、再由“里”生“外”的变荡,足见在上海地名中里、外字义的方位性和惯常性使用特点。
                                                                                               (该文写于2005-7-20)
相关阅读:

TAG: 上海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nsy

nsy

一个在云水风沙中了望的人……

日历

« 2024-04-3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16642
  • 日志数: 179
  • 图片数: 77
  • 商品数: 19
  • 建立时间: 2008-10-04
  • 更新时间: 2020-02-14

RSS订阅

Open Toolbar